- · 《科技与创新》栏目设置[05/29]
- · 《科技与创新》数据库收[05/29]
- · 《科技与创新》收稿方向[05/29]
- · 《科技与创新》投稿方式[05/29]
- · 《科技与创新》征稿要求[05/29]
- · 《科技与创新》刊物宗旨[05/29]
【劳模风采】让科技创新改变矿山--记2019年黑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袁安家,46岁,中共党员,高级技工。是龙煤七台河公司龙湖煤矿机械维修制造公司的一名维修班长,“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 一位在煤矿工作多年的前辈曾对他说过:“梦想,就是
袁安家,46岁,中共党员,高级技工。是龙煤七台河公司龙湖煤矿机械维修制造公司的一名维修班长,“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
一位在煤矿工作多年的前辈曾对他说过:“梦想,就是追逐的过程,只有不停地向目标奔跑,梦想终将变为现实”。老煤矿对矿山的情结深沉而又厚重,那是挥汗如雨的耕耘,是无私奉献的坚守。
作为矿二代的他们,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他们肩负的责任更多的是去改变、去创造。他们的梦想是科技兴企。许多人的印象里,煤炭行业生产原始,技术含量不高,你一个“煤黑子”技术创新能搞出啥名堂,每每遇到这样的疑问,袁安家都会跟他们讲起他的矿山情结。
1991年袁安家来到矿山,成为一名年轻而光荣的矿工。刚参加工作时,眼中看到的矿山除了苦、脏、累,思想深处更多的是“旧”与“新”的碰撞。
“旧”是什么?“旧”就是老旧的设备和工人看惯了、干惯了的陈旧思想。
“新”是什么?“新”就是用科技创新改变腐朽的创新意识,就是用新鲜血液注入到煤矿安全生产的实践中。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天才,也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大拿和能手。他常常在想,企业为他提供了一个工作岗位,这个普通的工作岗位就是他的练兵场,他可以用勤劳的双手实现自身价值,改变家园,改变矿山,为企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梦想,就是追逐的过程,只有不停地向目标奔跑,梦想终将变为现实”。老煤矿的教诲一次次地敲击着他的心灵,震撼他的灵魂,给了他勇气和力量。
他从小就爱鼓捣电器,对家电维修感兴趣。当他成为一名矿工以后,常看到工作面因为机电故障耽误正常生产,影响了工友们情绪、干劲和收入。他就开始琢磨,怎么能保证他这一班8小时少停车、甚至不停车,不耽误事。
当时,矿井提升绞车故障停车比较多,一停就是好几个小时。他就对这个大家伙来了“兴趣”。刚接触时对其性能原理不熟悉,摸不着头绪。慢慢时间长了,他发现绞车深度指示系统经常工作不稳定、指示位置不准确,每个班都要对深度指示调零系统进行多次调整修正,否则就不能正常工作。影响生产不说,还存在安全隐患。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能不能找到好招改变、替代它。翻找书籍,请教师傅,反复试验,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他大胆对调零系统进行了改进,保证了深度指示系统的稳定工作,实现了自动调零位置指示准确可靠,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他的这一小革新得到了矿领导和工友们的好评和认可,这点小成绩也让他成了矿里“名人”,领导和工友们都说:“小袁是个人才,这个机电问题解决的太好了!”
一个“小点子”破解了长期影响安全生产的大难题,也开启了他立足煤矿,励志在科技应用煤矿安全生产的新步伐。
1999年,他被调到矿机电厂任电器维修班长,专门搞技术带队伍。别看维修班长的官不大,工作量却很大。设备使用单位提出的意见整改;设备出、入厂的验收;维修材料的领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故障的解决;都是他的工作职责。
厂里的工人说,全厂就他最忙。由于车间劳动力不足,生产任务赶不过来,他就在车间同工人一起劳动,不光搭了把手,还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0多年来,他每天提前1个小时到车间,从不缺勤请假,工友算过一笔帐,说别人的1年是12个月,他的一年是13个月。2011年,他取得了机电专业大专文凭。系统的理论学习让他在实践中更是如虎添翼。
2013年在矿区工会和矿领导的关怀支持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袁安家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矿里10多名土专家、技术骨干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当年,他就带领大家维修各种型号开关800多台、实现产值300多万元,其中对公司维修开关129台,实现产值100多万元,较好的保证了全矿安全生产需用。由于维修开关的质量好、效率高,受到使用单位的认可和好评,被确定为七矿公司内部开关定点维修厂。
俗话说,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劳模创新工作室”如何发挥作用,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活动,服务生产、服务企业。成为他们寄托梦想、放飞科技、演绎经典的地方;是七煤矿工解困自救、内涵发展的创新一角。
文章来源:《科技与创新》 网址: http://www.kjycxzzs.cn/zonghexinwen/2020/0722/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