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专访|科技协同创新 成渝地区向粤港澳大湾区学什

来源:科技与创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之飏 “我经常到成都参加学术会议。”8月16日,吴靖的这句开场白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作为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决策科学与管理经济系助理教授、麻省理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之飏

“我经常到成都参加学术会议。”8月16日,吴靖的这句开场白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作为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决策科学与管理经济系助理教授、麻省理工学院运筹学中心访问研究员的吴靖,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课题颇有研究。

晒经验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善于“借力”

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在推动科技协同创新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

吴靖:香港有很好的理论研究、技术研究氛围,但近年来,这些研究要落地,很多还是选择去深圳等内地城市。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内地巨大的市场和需求。

所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很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不是为研究而研究,技术如何转化为市场能够接受的产品或服务才是根本目的,比如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里的一些科技企业孵化器。

反映到形式上,除了政府主导建设的一些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外,企业也联合高校自主搭建了很多协同合作平台,比如华为聘请香港高校的教授组建的一些科研平台,这些“小平台”机制更为灵活,离市场需求更近。

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协同创新上还有个经验就是善于“借力”,深圳便是例证——当地高校实力不够强,就直接划拨一块地让香港高校过去建分校;政府做数据研究人才支撑不够,就直接外包给腾讯这样的科技企业,要敢于放手,政府不一定什么都要自己做。

提建议

吸引顶尖科研人才,在成渝扎根创业

记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科技协同创新,您有哪些建议?

吴靖:成渝地区成熟高校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理论基础研究十分扎实,可以说,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条件是有的。

但也发现一个问题:很多本地科研人员的视野不够宽广和前沿,缺乏和国内以及世界更发达地区的交流,做科研的思路和想法比较老套。

搞科技创新不要纠结于是不是必须要自己“从零开始”,要么等“狼”进来,引进高端科研人才进场搅局;要么主动打破“窗户”,走出去拓展视野并发展出自己的原创理论。

成渝地区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科创落地成本低,一个科研项目转化放在深圳,即便政府部门扶持500万元资金可能也做不了,因为人力等各类成本太贵了,而这笔钱在成渝地区,或许连团队都建好了。这就从两方面启发我们,走出去长见识,再反过来做强自己的基础理论;或者做好顶尖人才和技术的承接准备。

记者:怎么承接?

吴靖:我认为需要做好科研人才的基础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在承接方面已经很成熟了,人才在户籍、医保、社保上的羁绊已经逐渐移除,置业、购房、上学等方面的政策也早已放开,香港的技术人才要去广东做项目落地,不会因为去当地医院看不了病,在当地买不了房而“开个会就跑了”。以我自己为例,我在深圳、香港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去了做研究、访学都很舒服,像家一样的感觉。

成渝地区要想直接吸引最顶尖的科研人才,更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不要让这些顶尖人才觉得自己来了是客人,要让他们成为主人,把成渝当第二家园,在此扎根创业。

文章来源:《科技与创新》 网址: http://www.kjycxzzs.cn/zonghexinwen/2020/0914/918.html



上一篇:东区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科技创新法治示范区试点
下一篇:面向全球科技人才 成都出台新政 支持三类科

科技与创新投稿 | 科技与创新编辑部| 科技与创新版面费 | 科技与创新论文发表 | 科技与创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与创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