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与创新》栏目设置[05/29]
- · 《科技与创新》数据库收[05/29]
- · 《科技与创新》收稿方向[05/29]
- · 《科技与创新》投稿方式[05/29]
- · 《科技与创新》征稿要求[05/29]
- · 《科技与创新》刊物宗旨[05/29]
不断突破!以科技创新塑造中国动力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九月中旬,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从世界第一台柴油机诞生到现在的100多年,柴油机的热效率才刚刚提升到46%。有业内人士形容,如
九月中旬,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从世界第一台柴油机诞生到现在的100多年,柴油机的热效率才刚刚提升到46%。有业内人士形容,如果提升至50%,就“犹如人类史上首次百米跑跑进10秒”。可喜可贺,中国企业终于领先取得突破。
登山不以艰险止,则必臻乎峻岭矣。任何成功的硕果都无法轻松获得,在柴油机的领域更是如此,每0.1%的进步都是一阶“天梯”。潍柴科研人员充分发挥“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持之以恒,让柴油机的热效率研发速度稳步提升,在短短三年的研发时间里达到惊人的50.26%。在此之前,我国的发动机研制在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上一直难以突破,在国际上难以取得靠前地位。是不畏困苦、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让潍柴科研人员勇攀高峰,走上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最终取得骄人的成绩。
热血沸腾意志坚,科技创新助发展。在一往无前、势如破竹的决心下,研究院带领科研人员经过上千种方案的探索分析试验,胜而不骄,败而不馁,不断突破,最终相继攻克气能量分配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技术大关。种种技术难题的突破不仅仅代表着各项相关实际应用的进步,更代表我国的科研实力已达世界领先水平,将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动能”。同时,这也将成为一张面向世界的闪亮“名片”,展示出属于中国当代科研的卓越成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发动机是将热能转换为动能的机械,热效率越高,节能减排的效果就越发明显,为了得到耗油更少,更加绿色环保的发动机,全球各国的相关科研人员自柴油机诞生起就在不断精研,磨砺自身,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力求研发出热效率更高的发动机,每0.1%的进步都是一次重大突破。不畏浮云遮望眼,越是艰难越向前,潍柴发动机研究院率先突破协同燃烧技术,降低损耗,增加安全可靠性,所研发的商业化柴油机热效率首度超过50%,燃油消耗降低8%,二氧化碳排放降低8%,跨出领先世界的一大步。这样骄人成绩的背后是无数研究员呕心沥血、宵衣旰食的付出和努力,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坚韧毅力,所取得的成果也将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卓越贡献。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50%热效率的柴油发动机是潍柴集团耗时长久、耗费巨大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但这并不是终点,新的目标和愿景已经出现。氢燃料的研发为节能环保提供更多可能性,氢能动力已经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全世界各国争相研发。在这条崭新“赛道”上,潍柴集团勇争先锋,不断突破核心技术,扩大氢燃料的应用场景。目前,潍坊已经投入超1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这是潍柴在氢燃料领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不断求索方是正途。潍柴集团在柴油机机与氢燃料的研究、实用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发动机研究领域的一大步,更是我国科研实力的一大步。成果不会从天而降,笔者相信,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定会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把科技创新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此巩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新优势。在未来,中国制造将会继续精益求精、全力以赴,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科研力量!(文/马奎荣)
九月中旬,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从世界第一台柴油机诞生到现在的100多年,柴油机的热效率才刚刚提升到46%。有业内人士形容,如果提升至50%,就“犹如人类史上首次百米跑跑进10秒”。可喜可贺,中国企业终于领先取得突破。
登山不以艰险止,则必臻乎峻岭矣。任何成功的硕果都无法轻松获得,在柴油机的领域更是如此,每0.1%的进步都是一阶“天梯”。潍柴科研人员充分发挥“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持之以恒,让柴油机的热效率研发速度稳步提升,在短短三年的研发时间里达到惊人的50.26%。在此之前,我国的发动机研制在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上一直难以突破,在国际上难以取得靠前地位。是不畏困苦、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让潍柴科研人员勇攀高峰,走上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最终取得骄人的成绩。
热血沸腾意志坚,科技创新助发展。在一往无前、势如破竹的决心下,研究院带领科研人员经过上千种方案的探索分析试验,胜而不骄,败而不馁,不断突破,最终相继攻克气能量分配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技术大关。种种技术难题的突破不仅仅代表着各项相关实际应用的进步,更代表我国的科研实力已达世界领先水平,将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动能”。同时,这也将成为一张面向世界的闪亮“名片”,展示出属于中国当代科研的卓越成就。
文章来源:《科技与创新》 网址: http://www.kjycxzzs.cn/zonghexinwen/2020/1002/1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