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与创新》栏目设置[05/29]
- · 《科技与创新》数据库收[05/29]
- · 《科技与创新》收稿方向[05/29]
- · 《科技与创新》投稿方式[05/29]
- · 《科技与创新》征稿要求[05/29]
- · 《科技与创新》刊物宗旨[05/29]
石家庄市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石家庄科技中心。 市科技局组织召开“聚焦医药创新,共促产业发展·2020石家庄国际生物技术及医药研发云峰会”。 □本报记者 刘佳鑫 石家庄市坚持创新驱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石家庄科技中心。
市科技局组织召开“聚焦医药创新,共促产业发展·2020石家庄国际生物技术及医药研发云峰会”。
□本报记者 刘佳鑫
石家庄市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双问计”“三创四建”和“双创双服”,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帮助科技企业尽快复产复工,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全市共有9项通用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全省16项),其中我市单位主持完成的项目首次连续两年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96项成果获2019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获奖总数的40.34%。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5家,总数达到2079家,约占全省四分之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家,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实现500家,均位居全省第一;申报各类创新平台108家,同比增长68.97%,1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省科技厅评审,占全省新认定总数的20%。
面对困境走出创新之路
石家庄市曾面临研发投入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等困境,但作为省会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内重要节点城市,石家庄市紧抓中央和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历史机遇,探索增加创新投入、扩大科技企业规模、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走出了一条方向准确、模式新颖、清晰高效的创新之路。
解决“谁来创新”。把培育创新主体作为发挥科技创新关键作用的重要抓手。通过畅通课题申报渠道、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等政策支持,激发科技企业内生性创新动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集中科技骨干力量打造前沿技术。
解决“在哪里创新”。把打造创新平台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通过依托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围绕一批新兴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搭建一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公益性的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助力企业发展。
解决“如何更好创新”。把优化环境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通过深化“人才绿卡”制度、广泛招引一流人才、加大科普力度,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切实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解决“创新是为了谁”。把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终极目标,通过积极助力企业、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与经济发展融合,加速推进企业开发一批领跑性、突破性、高质量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向更高层次、更优质量、更大效益、更广范围升级发展。
五种做法推进创新发展
抓产业扶企业,培育发展强劲动能。发挥科技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技术需求,重点鼓励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光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智能化装备等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循环化工、建材、纺织等优势传统产业技术研发。强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任务目标进行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的服务手段,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抓服务搭平台,提升综合创新能力。完善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推进各类孵化载体向投资多元化、机制多样化、体系网络化、服务专业化发展,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全市创新创业环境。建立起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绩效考核机制,对认定的孵化器实行可上可下、奖优汰劣的动态管理,更好地促进科技孵化载体健康发展。提升公共平台利用率,按照“以用为主,用建结合”的思路,利用多家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
抓农业重科普,强化民生科技保障。发挥农业科技人才特长,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实施重点研发计划和现代农业创新专项,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模式开展科技服务,带动农民推进脱贫攻坚,由科技专家、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等组成“农业科技服务小分队”,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服务。开设“空中课堂”,依托“新农村大喇叭”项目,进行农业技术讲座,录制成音频和视频,在农村大喇叭定期广播。利用线上线下多种途径,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在科技网上开展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宣传工作,紧跟疫情防控最新进展做好科普宣传。
抓对接促转化,建设技术转移体系。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拓展灵活多样的活动渠道,推进石家庄高新区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组织企业参加中关村“火花”活动——智慧农业科技成果线上推介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各领域最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吸引更多北京科技成果来河北转移转化起到积极作用。在市级科技计划中设立京津冀协同创新专项,积极支持相关单位与京津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科技合作,联合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京津科技成果转化。
文章来源:《科技与创新》 网址: http://www.kjycxzzs.cn/zonghexinwen/2020/1026/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