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与创新》栏目设置[05/29]
- · 《科技与创新》数据库收[05/29]
- · 《科技与创新》收稿方向[05/29]
- · 《科技与创新》投稿方式[05/29]
- · 《科技与创新》征稿要求[05/29]
- · 《科技与创新》刊物宗旨[05/29]
聚力科技创新 成都高新区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黄新宇)10月27日报道 今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今年以来该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全面“稳增长”格局,呈现“稳步复苏、持续向好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黄新宇)10月27日报道 今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今年以来该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全面“稳增长”格局,呈现“稳步复苏、持续向好”发展态势。1-9月,成都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83.1亿元、增长8.0%。
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4012.8亿元、增长8.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营利性服务业(不含科技服务业)营收增长25.6%。值得关注的是,1-9月,成都高新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858.6亿元、增长29.6%。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连续29个月在全国综保区中排名第一。
此外,作为经济的力量载体,市场主体培育发展成效凸显。1-9 月,成都高新区新增各类型市场主体 户、增长 27.9%,注册资本 2086.4 亿元、增长 25.2%。累计市场主体达到 22.1 万户,注册资本 1.8 万亿元,市场活力稳步提升。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
“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围绕本地转化强链补链,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就地、高效转化,促进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本土化。”成都高新区经济运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着力引进全球领军龙头企业,三年来引进落地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重大项目27个。今年前10月,落地10个百亿级项目。
“龙头企业强力拉动,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增长,加速向四千亿级迈进。”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9月,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4.6%。其中,英特尔、鸿富锦、戴尔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外贸进出口保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长。奕斯伟高端板级封装系统集成电路基地等项目的落地,则填补了成都高新区在集成电路产业的龙头企业空白,进一步强化产业链。
今年,成都先导、苑东生物两家企业相继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1-9月,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97.2亿元,同比增长12.8%;医药工业营收175.7亿元,占成都市比重35.9%。
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爱奇艺等头部企业落户的成都高新南区,正形成新经济发展动力源。1-8 月,成都高新区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收 784.3 亿元、增长 12.1%,较 1-5 月大幅提升 9.2 个百分点。其中,软件信息服务业实现营收增速达 30.8%。
“我们正围绕头部、重点企业,聚焦产业链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精准招引,打造完整产业链条。”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是“创新创业主体”,在加大招引力度的同时,也深耕产业培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最优服务助力科技型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始终将产业培育作为“生命线工程”来落实。今年9月,成都高新区发布今年首批梯度培育企业名单,共计485家(次)企业上榜,兑现资金7485万元。早在2018年11月,成都高新区就重磅发布产业培育新政18条,加快构建以种子期雏鹰企业快速成长、瞪羚企业壮大规模、独角兽企业提升效益、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行业整合为重点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日前,《关于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环境。
数据显示,三年来,成都高新区新增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超过2.9万家,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00家。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企业近15万家,科技型企业超5.5万家,累计上市及过会企业42家,实现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8.2件。
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 构筑主导产业新的动力源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地区提出将力争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中心。在此背景下,成都高新区正围绕集聚创新人才、增强创新实力和推进成果转化打造“创新阵地”,加速推进高能级科创载体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先后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6名、院士20名、国家高层次人才328名,人才总量达60.59万人,人才竞争力排名全国第6。同时大力实施产业教授引育计划,蓉归派、海归派、学院派、创客派“四派”人才引育计划,创新团队引育计划,2020年已累计引进各类创新团队669个,高层次“四派”人才企业215家,人才结构进一步完善。
文章来源:《科技与创新》 网址: http://www.kjycxzzs.cn/zonghexinwen/2020/1028/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