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与创新》栏目设置[05/29]
- · 《科技与创新》数据库收[05/29]
- · 《科技与创新》收稿方向[05/29]
- · 《科技与创新》投稿方式[05/29]
- · 《科技与创新》征稿要求[05/29]
- · 《科技与创新》刊物宗旨[05/29]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史上的四大逆天文物, 科技完爆现代, 至今一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古人对科技的认知,虽然没有形成像现代这么多系统的理论,但是古人凭借经验,创造了无数震撼古今的稀世珍宝,很多重大文物的发现都刷新人类对古人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流逝,古
古人对科技的认知,虽然没有形成像现代这么多系统的理论,但是古人凭借经验,创造了无数震撼古今的稀世珍宝,很多重大文物的发现都刷新人类对古人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流逝,古代很多的高超技艺都已经失传了,即使现代的科学技术多么发达、机器多么先进,都很难去复原当时的技艺,一些文物即使凭借现代的科技水平,依然无法生产出来。
文物一:蛋壳黑陶杯
蛋壳陶的含义是指器皿的厚度如蛋壳一样,现在出土的蛋壳黑陶杯的完整品很少,最完整的一件由山东省日照市潍坊姚官庄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如果光从图片上看,你会觉得这个没什么,但是如果你看见过实物的精美绝伦,就会感叹古人的技艺是多么高超!
首先,最逆天的是此物属于新时期时代!其次,我们必须承认在几千年前是没有轴承这种东西的,古人在没有轴承的落后条件下,还能制造出这样薄的器皿,我们不得不承认祖先技艺的高超!最后,陶器的烧成温度要在900℃以上,否则这蛋壳陶保存不到现在。
我们的印象里,远古时期古人刚发现火不久,但是此文物的出土却说明古人对火的控制、雕刻加工、造型能力已经具备了绝世水平。蛋壳黑陶杯是史前陶文化高超技艺的典型代表,迄今为止,使用最先进的现代上色工艺和电烤方法,成品依然与古代存在差距。
文物二:素纱襌衣
素纱襌(dān)衣是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土的一件文物,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的巅峰作品,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么大一件衣服重量只有49G,还不到一两,用“薄如蝉翼”、“轻若烟雾”来形容丝毫不夸张,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织物。现在顶尖工艺,花费13年时间,最后造出来的还比古代的重了0.5克。
文物三:曜变天目碗
天目釉是瓷器家族里的特殊成员,曜变天目又是最为珍贵的品种。产生于宋代,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有圆型斑点,二是斑点周围闪耀着奇异的蓝色光彩。曜变天目碗是一种茶器,据说南宋时期的顶级曜变天目,光环的颜色会变幻不定,妖异瑰奇得不像是人间之物,会使凝视之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由于曜变天目的烧制,不仅需要超高的记忆,还带有极大的偶然性,目前仅在日本存有四只宋代天目茶碗,据说中国民间可能藏有一到两只。现代人通过各种工艺仿制后的天目碗,还是和中国古代存在一定差异。
文物四:西汉“见日之光”镜
此文物为西汉时期的青铜器,正面为光滑镜面,背面刻有铭文和图案,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这件铜镜乍看上去很普通,与一般铜镜并无区别,但若以一束阳光照到镜面,反射后投影到墙壁,壁上的光斑中就会奇迹般地显现出铜镜背面的图案、铭文,好像光线透过铜镜,把背面图案、文字映在壁上似的,故又称透光镜。
具有幻术般效应的透光镜,古人一直视其为“神物”,外国人称它为“魔镜”。遗憾的是,透光镜的制法在宋代已失传。一千多年来,从宋代的科学家沈括,到近代海内外的无数学者,都努力试图揭开古镜之谜,但是没有人能说清其原理,更没有人可以真正复制出与西汉透光镜完全相同的镜子来。
文章来源:《科技与创新》 网址: http://www.kjycxzzs.cn/zonghexinwen/2021/0225/1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