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与创新》栏目设置[05/29]
- · 《科技与创新》数据库收[05/29]
- · 《科技与创新》收稿方向[05/29]
- · 《科技与创新》投稿方式[05/29]
- · 《科技与创新》征稿要求[05/29]
- · 《科技与创新》刊物宗旨[05/29]
广州黄埔:科技+旅游,打造“网红村” 广州市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迳下村的水稻田里,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的指挥下,多辆无人驾驶拖拉机田耙飞转,不一会就完成了土地耕整。随后,无人驾驶变量施肥机
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迳下村的水稻田里,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的指挥下,多辆无人驾驶拖拉机田耙飞转,不一会就完成了土地耕整。随后,无人驾驶变量施肥机在空中不断穿梭,顷刻间便完成了农药喷洒工作。这是发生在黄埔区春耕备耕会现场的一幕,这种动动指尖就能完成耕种的智慧农业模式让人大开眼界。
3月9日,黄埔区政府与广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在黄埔区龙湖街迳下村举办广州市2021年春季农业科技下乡咨询活动暨黄埔区春耕备耕现场会。黄埔区以“科技农业+休闲旅游”创新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涌现出迳下村、莲塘村等一批特色精品村。2020年,全区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9%,创近16年来的最高增速;行政村100%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和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万元。
今年的春耕备耕会“科技范”十足,特别是现场展示的无人驾驶农机耕作、植保无人机精准植保等无人智慧农业项目令人耳目一新。
“与传统的耕作方式不同,今天采用的无人机变量施肥,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可以对农作物‘察言观色',快速获知农作物生长的营养丰缺情况,根据作物的长势不同控制施肥量。”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博士周志艳介绍,这种方式可以大幅度减少劳动力投入,且肥料撒施均匀、用量更精准。
“黄埔区农耕用地相对较少,因此我们更加注重用科技手段,提高农耕的质量和产量。”黄埔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陶风介绍,黄埔区正大力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把科技种田作为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努力转化和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提高粮食单产和粮食总产。
今年2月,黄埔区引进了罗锡文院士团队的“无人农场”,计划利用大吉沙100亩水稻田,打造黄埔区“无人农场”。从水稻播种、施肥、喷雾、收获等全过程无人化,努力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难题,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和粮食安全,真正“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一种途径,包括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等五大特点。同时,主要依托生物技术、智能农机和信息技术等三大技术的支持。
“无人农场能有效提高作业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和肥料农药的利用率,实现全天不间断作业。”罗锡文举例说,过去犁地,在高强度的劳动下,一个劳动力和一头牛,一天最多2亩地,而使用无人驾驶拖拉机50亩地,3个小时就可以翻整好,效率大大提高了。同时,去年罗锡文院士团队发现,相比当地传统施肥方式,在使用无人机精准施肥的情况下,增产比例高达10%。
“我们的初衷就是希望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把作业人员从繁重的驾驶操作中解放出来,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罗锡文说。
陶风表示,希望以大吉沙为例,探索建立无人农场的标准化建设,争取抢占无人农场全球高地,以科技创新助力黄埔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活动现场共有30多家农业企业参与开展农业技术展示,8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接受广大农民咨询,广泛宣传春耕技术和春播文化,并向农户和群众现场发放优质种子和春耕文创产品。
看着田地里一片热闹的场景,望着远处的花海竞相开放,龙湖街迳下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黄伟辉感慨道:“这座传统的农耕村庄已经实现了蝶变。”
2020年,有关方面按照“ 一带四区八站多节点”规划建设思路,精心打造迳下村特色精品示范村。依托山、水、田等原生态资源,以岭南文化为魂,以旅游富民为本,以农耕文化、农耕体验、科普教育为核心,建设了一个“ 高科技农业 + 文化体验 + 创意教育 + 养生度假”,宜游、宜乐、宜居、宜养的岭南田园综合体。
穿行在如今的迳下村,黛瓦白墙,道路整洁,精心打造的14 座跌水鱼塘,搭配水车小景,漱流潺潺,鱼戏浅底,竹影扶疏,鸟语虫鸣,一派自然生机。而分季节、规模化种植稻田、花海,形成“秋夏稻谷双丰闻稻香,冬去春来花开逛花海”的网红打卡点,吸引众多游客游赏观光。(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摄影 郑尔奇)
文章来源:《科技与创新》 网址: http://www.kjycxzzs.cn/zonghexinwen/2021/0310/1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