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刷屏小米黑科技突然公布,买手机的人都赚到了

来源:科技与创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智能家居概念诞生多年,直到近几年才开始形成规模并普及,这样的变化和交互体验存在紧密关联。换句话说,用户使用智能家居的难度已经低了很多,用手机就能控制让许多人接受了

智能家居概念诞生多年,直到近几年才开始形成规模并普及,这样的变化和交互体验存在紧密关联。换句话说,用户使用智能家居的难度已经低了很多,用手机就能控制让许多人接受了家电智能化带来的效率提升。

人们对科技进步的追求没有止境,智能家居控制的效率改进也是,单独打开App再控制未免有些繁琐,要是能像按开关一样简单就好了。在这个背景下,小米带来了他们对于智能家居控制效率改善的思考结果——将步骤大幅简化的“一指连”。

小米集团副总裁曾学忠出镜演示了一指连所带来的体验进步。他拿起一台经过“魔改”的小米10系列手机,指向同样经过“魔改”的智能家居产品后,手机屏幕会立马弹出对应设备的快捷控制面板,即指即用。

指向风扇,面板上出现控制风扇开关、调节转速的按钮;指向电视,面板上出现开关、调节频道、音量和信号源的按钮;指向台灯,调整颜色和亮度的调色盘与开关一起出现;指向智能音箱,则能查看歌词在内的当前播放歌曲的信息。

控制智能家居等AioT设备的体验被进一步简化,之前我们还需要提前匹配并进入App控制,一指连则只需要让手机对着设备就行。如此革新源于背后的UWB技术(Ultra Wide Band、超宽带通信),在中近距离内实现厘米级定位和±3°的角度测量精度,配对-控制变得轻松起来。

小米官方的演示图提到,1米外的电风扇、边缘的智能音箱都能被带有相对位置信息的信号所捕捉。这种近似于“室内GPS”的高精度还带来了额外能力,手机和智能门锁间可以建立高可信度的连接,靠近的过程中门锁自动解锁,连输密码/验证指纹的过程都省略了。

仅以精准定向的配对-控制为标准,我们早就体验过类似技术,就是绝大多数小米手机标配的红外遥控。在传统家电品类普及、整合万能遥控码库的基础上,小米手机具备了“指哪打哪”的设备控制能力,但缺点很明显:红外会被遮挡、新品类家电很少使用、按键也不够简化。

小米一指连的UWB技术消解了红外的尴尬。用阵列天线而非红外接收器感知信号,不用担心人体或是别的小体积障碍会阻隔信号传输;统一协议和标准的连接,拿起手机就能控制不需要花时间对码;更灵活的数据传输使不同设备的按键更个性化,能覆盖到场景中最高频的需求。

相比当前主流的WiFi或是蓝牙,UWB的一大优势是干扰低带宽高,6.5GHz/8GHz的工作频段和拥挤不堪的2.4GHz影响较少,500MHz的频宽则让传输速度逼近有线连接。小米还畅想了遥控之外的能力,诸如快速将手机屏幕投送到电视、电脑的一指投送。

多设备交互的又一次重要革新什么时候可以进入市场呢?小米并没有给出任何预告。联想到此前同样是提前展示的新一代屏下技术,已经表示将在2021年新品中正式亮相,说不定UWB技术在小米手机以及AIoT产品全面落地的时间点,在具备初步可用性的前提下,已经不远了。

具有实验性质的新功能,我们在过去的小米手机上见过不少,诸如压力触控、超声波指纹识别、结构光人脸识别等等。基于UWB技术的一指连暂时没有给出时间点,很可能是因为这项功能并不只限于手机一款产品,需要数十上百款AIoT产品共同参与。

产品数量的激增意味着问题规模在成倍放大,以当前的AIoT市场来看,小米在正式投放UWB技术之前,有两个主要问题要解决。手机与设备之间的交互如何打磨到尽可能好用?UWB技术普及门槛如何显著降低?

按照今天所见到的一指连功能,小米给出了使用场景中的较优解,也就是“指哪打哪”。多绕一个弯我们就能发现这套交互的不足:不需要控制IoT设备时却不经意间触发了指向,手机如何同样精确地识别出用户意图?小米还没有做详细解释,应该会给出有效的应对方法。

比如说手机指向IoT设备时,并不会直接弹出控制面板,而是用通知提示进行折衷,然后用户再快捷进入设备控制。小米手机正在推行的轻敲手机背部快捷操作,不失为一种低学习成本且足够快捷的交互方式,既兼容了灵敏度和高效,也给用户提供了容易接受的确认步骤。

文章来源:《科技与创新》 网址: http://www.kjycxzzs.cn/zonghexinwen/2021/0508/2252.html



上一篇:一季度新增4家上市高企!青岛科技企业梯次培育
下一篇:为什么科技那么发达,摩托车还在用链条驱动呢

科技与创新投稿 | 科技与创新编辑部| 科技与创新版面费 | 科技与创新论文发表 | 科技与创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与创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