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科技日报刘亚东:除核心技术之外,我们第一缺

来源:科技与创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假如要问这么一个问题:科技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相信80%以上的科技辅导老师都答得上来: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

假如要问这么一个问题:科技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相信80%以上的科技辅导老师都答得上来: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或者答是依据创造学理论,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而是追求参加创新类比赛获大奖和申请国家专利。

特别是创新类比赛不顾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实际,在发明作品的评选中一味追求高大上,高精尖,已经在科技辅导教师队伍中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压力。一方面,按照科技辅导老师和中小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即使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专心致志地搞发明创造,能够搞出高大上,高精尖发明作品的学生或科技辅导老师,也是极少数个别,不具备普遍现象。另一方面,科技辅导老师为了“成绩”和学校的荣誉,又不得不违心地这样去做,做的结果是始终达不到参加创新类比赛评奖的要求,久而久之,在心里就会形成强大的精神负担,最后形成参加创新类比赛获奖难的精神压力,甚至对科技创新教育到底该怎么搞失去方向。

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曾经在“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科学传播沙龙中做了主题演讲,他说:“除核心技术之外,我们第一缺乏科学武装。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联系。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引,才阻碍了我们的技术发展和进步。
“中国自古以来只有技术传统,而没有科学传统。技术发明靠的是经验的积累,或许还有灵机一动;而科学发现则是建立在系统研究和专业训练的基础上。有人说我们有四大发明。我告诉你,四大发明属于技术范畴,它不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技术创新和突破,跟科学没有半毛钱关系。

“比如指南针,我们的先人只知道它很有用,迷不了路,找得着家。没有去研究磁场、磁力线,也不懂得导体切割磁力线时会产生电流,更推导不出麦克斯韦方程。比如火药,我们的先人只满足于它能爆炸的事实,只知道一硝二磺三木炭,而没有深入探讨它的化学和物理机理,所以才止步于黑色火药,没能研发出黄色炸药。有人说,我们祖先发明了火药,所以才有了后来工业和军事上用的炸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黄色炸药和黑色火药没什么关系。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求甚解,这些倾向今天也在严重影响我们的技术发展和进步。离开科学的指引,技术的发展注定不会走得久远。”
刘亚东总编辑的讲话,也非常对症科技创新教育。我们在科技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是在评选发明作品中追求高大上、高精尖;另一方面在科技创新教学中,学校既不给课时又不给经费开展基础教育,比如辅导学生搞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科学调查,写科技小论文,从中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学生和科技辅导老师只好在学校或家里用创新思维或创新方法闭门造车,去思考怎样搞出发明作品参加创新类比赛。这种缺乏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和基本规律的发明作品,就是刘亚东总编辑所讲的缺乏“科学指引”,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求甚解”,这样的发明作品参加创新类比赛怎么能获得大奖?这种状况时间久了,必然在科技辅导老师心里形成压力,造成心理负担,发自心里呐喊:创新类比赛还能走多远?

要让科技创新教育长期、持续、稳定、健康地开展下去,必须给科技辅导老师减压。减压的最好方法,虽然我们不敢说改变创新类比赛的评选标准,但是让科技创新教育落地,学校要给课时和经费给科技辅导老师,让科技辅导老师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引导,这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只有对学生科技创新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引导上去了,参加创新类比赛的发明作品质量才能上去,科技辅导老师夹在中间的压力才能慢慢地降下来!

文章来源:《科技与创新》 网址: http://www.kjycxzzs.cn/zonghexinwen/2021/0509/2259.html



上一篇:科技农业护航 江心“孤岛”变都市田园
下一篇:科技简报:腾讯和美国谈判,想保留Epic的股份;

科技与创新投稿 | 科技与创新编辑部| 科技与创新版面费 | 科技与创新论文发表 | 科技与创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与创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