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专家学者:科技创

来源:科技与创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21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环保主题论坛。杨洁英 摄影 中新网太原9月5日电(记者杨洁英、曲丽霞)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低。

2021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环保主题论坛。杨洁英 摄影

中新网太原9月5日电(记者杨洁英、曲丽霞)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低。实现从碳峰值到碳中和的最短时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如何实现上述目标? 4日,在2021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环境主题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就此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各项政策不断加强对碳中和的引导和布局,社会各界关注碳中和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何克斌表示,理解“双碳”目标,切入点是气候合规,核心是产业竞争,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影响。巨大的牵引力和驱动力。 “双碳”目标与“美丽中国”目标高度契合,具有协同路径。未来碳减排路径的选择将是“五碳并举”,即资源效率与碳减排、能源结构碳减排、地质空间碳储存、生态系统碳汇、市场机制碳融。

“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减碳为重点的战略方向,促进污染减排协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 “污染减排与碳减排协同增效,要在时空协同、过程协同、区域联动、深度脱碳等方面优化路径。只有技术创新才能支撑我们从宏观、中观层面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以及微观层面。”何克斌表示,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要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技术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任南奇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

目前,中国已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制定了一系列行动计划,推动“双碳”目标的落实。

“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根本性和战略性支撑。”中国环境科学院院长李海生在谈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的对策建议时说:一个责任制、一个政策体系、一个行动体系,建立以科技为支撑的创新体系,以能源革命、产业转型、技术升级为重点,突出原创、突破、颠覆、引领,加强新能源、新材料、碳融合等技术攻关。颠覆性技术。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认为,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动力,在同时解决生态环境的高标准。保障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但必须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解决我们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今年的太原能源与低碳发展论坛首次增加了环境议题并安排了专题研讨会,旨在通过论坛的高端对话平台、成果发布平台和国际合作对接更好地凝聚各方智慧平台。高标准保护准生态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相互促进、走出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完)

文章来源:《科技与创新》 网址: http://www.kjycxzzs.cn/zonghexinwen/2021/0905/2911.html



上一篇:坚持科技创新 强化服务意识 推动渝北工业经济高
下一篇:殷勇:北京将继续深化数字人民币、金融科技创

科技与创新投稿 | 科技与创新编辑部| 科技与创新版面费 | 科技与创新论文发表 | 科技与创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与创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